道德与法治区别? 道德与法治原理?

xyjysw 综合教研 6 0

一、道德与法治区别?

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者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法通常由国家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国家认可的习惯表现出来,成为国家意志。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是通过社会舆论确立的。

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法行为会引起相应的法律制裁。道德依靠人们的信念、社会舆论以及习惯力量来维持。不道德行为会受到人们的谴责,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强制,但同国家强制有重大区别。

③法是阶级社会所特有的历史现象,始终具有阶级性。道德则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道德不具有阶级性;只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才具有阶级性。

④只有统治阶级的意志才能成为法,因而一国内的法律是统一的。而道德则不然,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统治阶级的道德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常常是相互对立的,而居于支配地位的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

⑤法具有鲜明性的特点。它是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依法作为或不作为,就会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所以,法所规定的许可、命令和禁止必须明确、具体。而道德规范往往只就人们行为作一般原则性的规定,不象法律规范那样明确、具体。

⑥法与道德调整的范围不完全相同。有些关系只宜由道德来调整,不宜由法来调整(如爱情关系、友谊关系)。有些问题必须由法来规定,而不属于道德评价的范围(如国家机关的职权划分,诉讼程序上关于计算期限等规定)。更多的社会关系由法和道德共同调整,但具体的要求可能又各有不同。

二、道德与法治原理?

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相互依赖。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都可以成为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侧重对人们的外部行为进行调整,道德则更多的规范人们的内心世界,二者从不同角度作为人们社会行为的调节者,维持社会的公秩良序,使之和谐、文明、健康地发展。 道德与法律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法律是人们共同生活下所必需的社会秩序保障系统,是调整当今社会经济、文化、道德、思想等各种社会关系的巨大整合器,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是法律功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生活空间,一般说,违反法律的行为也违反了社会道德,但违反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法律作为一种成文的规范,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频繁变动,因此法律对于社会具有滞后性,单纯依靠法律是不充分的,道德在此时的作用就显而易见。

道德调节主要诉诸舆论褒贬、教育感化、沟通疏导、规劝说服,不道德的行为会受到社会、他人和自我的谴责,法律是刚性的,道德则是柔性的,道德的柔性弥补了法律的共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评价引起的社会舆论对人们产生的影响,造成的压力甚至大于法律强制力。

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道德对于人们的约束机制,是它能够在不良行为发生前阻止其发生,具有前倾性,则重治本;而法律则适应实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后发制人,侧重治标,二者紧密联系,相和益彰。

法律离不开道德的支持、配合,道德也需要法制的保障和辅导,既要发挥教育的感化育人作用,又要同法制的强制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一手抓道德,一手抓法制,才能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保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健康快速有效地发展。

三、道德与法治=政治?

不是。

道德与法治,其实问题的意思就是德治与法治是否等于政治。德治与法治其实是政治的手段,但不等同与政治,政治还包括制度等方方面面。

治理国家是需要德治,通过公民自身素养的提高进行一定的自身行为约束和规范,是谓社会公德。法治即通过法律制度来进行明文强制约束,法治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治还需要政治制度的保障,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道德与法治的道德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里的道德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质,一个人心灵的内在,像一片阳光,温暖人心。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规则,没有特别的约束,在行为上是出于内心的。

道德在人们眼里,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很起眼的。在道德的行为上,也许会有人是发自内心的,也许会有人是刻意做作的。这些人都存在。但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就是一种礼貌,可以使人心情愉快,同时又显示出一个人的端庄优雅。

五、道德与法治课时划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每个学期为多少节课小学一、二年级每期38课时; 小学三至六年级每期50课时左右。三至六年级学生应用作业本,课外有一定的书面作业,使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至8%。

六、道德与法治的意思?

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

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扩展资料: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七、道德与法治培训优点?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八、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

《道德与法治》是由原来的《品德与生活》改编而成的,和以往的教材不同的是《道德与法》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

在学习之前我总以为这次又是换汤不换药和原来的教材没什么大的变化,刚开始培训的时候是似听非听很不认真,但是听着听着才发现和我想的大相径庭。后来有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的去年已经执教过的老师对每个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回来后我认真研读教参对《道德与法治》这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道德与法治》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时间学科内容整合、联系生活实践、注重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学习的特征。我在几位老师的指导中也明白不要单纯的为教而教,重在自主活动,关注学生的各种需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各种基本的知识。

九、道德与法治,会考什么?

学科知识,占比40%;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课程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占比45%;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教育教学评价理论知识,占比15%;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十、道德与法治的专著?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是人民教育出社出版的,是人教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