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区教研活动记录:如何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

xyjysw 大学教研 6 0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常常思考:如何让科学区的活动真正吸引孩子,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最近的一次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新的启发。那天,我们围绕“如何设计有趣且有效的科学区活动”展开了热烈讨论。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我们首先意识到,很多科学区活动之所以效果不佳,是因为我们总是从成人的角度设计活动。比如,我们可能会准备一个“浮沉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上。但孩子们真的对这个感兴趣吗?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们更愿意玩水,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指示做实验。于是,我们调整了思路:为什么不把“玩水”变成科学探索呢?我们设计了“水的秘密”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水的特性,比如流动、溶解等。结果,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让材料“说话”

科学区的材料选择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常常会准备一些“标准”材料,比如磁铁、放大镜等,但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兴趣往往有限。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决定尝试一些“非传统”材料。

  • 自然材料:树叶、石头、树枝等,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材料观察自然界的规律。
  • 生活用品:吸管、纸杯、橡皮筋等,孩子们可以用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 废旧物品:旧报纸、塑料瓶等,孩子们可以通过这些材料进行创意制作。

这些材料不仅成本低,而且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比如,一个孩子用吸管和纸杯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水车”,虽然简单,但却让他对“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问题引导,而非答案灌输

在科学区活动中,我们常常会急于给出答案,而忽略了孩子们的思考过程。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决定改变策略:用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比如,在“磁铁”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磁铁能吸什么,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孩子们开始尝试各种物品,有的成功,有的失败。通过这个过程,他们不仅学会了磁铁的特性,还培养了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记录与反思

教研活动的最后,我们进行了记录与反思。每个老师都分享了自己在科学区活动中的经验和困惑。通过这次讨论,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关键点:

  • 兴趣驱动:科学区活动应该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而不是成人的预设目标。
  • 材料多样: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既要符合科学原理,又要贴近孩子的生活。
  • 问题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区的设计不仅仅是准备一些材料和实验,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只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才能真正让科学区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窗口。

如果你也在为科学区的设计感到困惑,不妨试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用多样化的材料和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你会发现,孩子们的科学探索之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