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校本教研?

xyjysw 综合教研 20 0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课程建设和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策划?我认为,应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要把握校本教研的问题性研究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研究,没有问题强作研究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是功利性的,也不会收到研究的效果。不少教研活动就是因为没有问题或问题不明确,导致研究不知要干什么,效果低下自不用说。校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应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它来源于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试卷评析等具体教学实践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对教育现象的观察与思考等。

二要把握校本教研的目的性目的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目的不明确,行为则盲目。教研活动要紧紧围绕目的来设计,要选择抵达目的最有效的活动形式。如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设计“问题研讨”活动,大的问题,还可以设计“主题研讨”系列活动;针对多数教师教学中某一方面共同的薄弱环节,可以设计“经验交流与互动”活动,让优秀教师讲做法、谈体会,然后其他教师提问题,与优秀教师一起互动交流;还可以设计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以课例形式传播优秀教师的经验,引领教师群体共同提高;为了发挥教师群体的优势,提高备课能力、授课能力等,大力开展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也是非常有效的。

三要把握校本教研的全员性全员性是指让同一教研组内的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里所说的“参与”,是指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思考者、表达者与实践者,而不是旁观者与“陪客”。传统的教研活动不注重全员参与,搞“一言堂”,如一人讲话大家听,不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一人上课大家看,课下只有一人“点评”等。这样的活动显然不利于教师群体智慧的发挥。我们倡导全员参与,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讲自己的故事、说自己的道理、谈自己的设想,从而使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得以充分体现。

四要实现智慧共享校本教研活动从参与主体上讲,无外乎是教师个体与群体两个层面。在个体层面,“思考”要自始至终贯穿于全过程,这是每位教师专业提升的基础;在群体层面,其实质是集大家的智慧,实现智慧共享,共同提高。因此,设计校本教研活动,要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释放他们的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要创建积极向上的教研文化,使教师们积极发言,不耻下问,平等交流,乐于争辩;让心灵碰撞,让智慧闪光,让每一位教师虚心汲取,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中成长,在互助合作中共同发展。通过智慧的碰撞,生成集体的研究成果,使大家分享研究的果实。

五要注重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重要作用在于汇聚大家的智慧之光,对有关问题达成共识,然后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让实践与理论对话。其实质是为大家明方向、指路子并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学校要开展好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要特别注重培养和造就本校的“土专家”,发挥好本校的名师、教学标兵及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肩负起“引领”的重要职责。

下面以“问题研讨”为例谈谈如何策划好校本教研活动。

问题的来源: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存在许多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先由教师个人认真思考与研究,力求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只靠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记录表”,提交学校教研组。

问题的汇总与梳理:教研组长将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根据学校的实际,分清轻重缓急,筛选确定拟提交教师集体研讨的问题。

教师个人研究:在集体研讨之前,组长告知组内每位教师下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教师个人先独立思考、研究、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意见(个人的成果),以备集体研讨时交流。

集体研讨:(1)组长(或主持人)向组内成员公布本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2)问题的提交者讲述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的形成与意义,自己的研究情况等;(3)每位教师谈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这一过程要使每位教师充分发言、交流。

生成研究成果:主持人总结大家的意见,采智慧之光并达成共识,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使人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对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实施系列跟进研究(或主题研究),对价值较大、本校教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实施校际联合教研,或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研究,或申报课题立项。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