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
一是指导思想。
促进县域教研共同体的教研质量,落实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
二、教研共同体组织机构。
由教育局有关领导和共同体学校领导组织。
三、教研工作的具体开展。由教研共同体牵头单位(教育局、教科室或者牵头学校)组织。开展具体日常工作。
四监督检查总结等。
二、校本研修的共同体主要表现为几种类型?
校本研修的共同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1:
教学型教研共同体。由同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等。
研究型教研共同体。由同一专业的教师组成,主要进行科研创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成果,为社会服务。
学习型教研共同体。由教师组成,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此外,还有大师工作室、科研创新团队等表现形式。
三、如何有效的形成常规教研机制?
形成有效的常规教研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建议:
建立定期教研活动制度:各学校应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如每周一次或每两周一次,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教学研讨和交流。
明确教研目标:每次教研活动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让教师清楚教研活动的重点及期望达成的成果。例如,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目标,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多样化教研形式:除了定期的教研活动,还可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让教师进行角色扮演、互相听课评课等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提高教研效果。
搭建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分享会,让教师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教学策略和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在教研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加强培训学习: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落实“以校为本”: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教研计划和方案,确保教研活动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教研模式:可以尝试跨学科、跨学校的教研模式,让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研效果。
注重教学反思:每次教研活动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加强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应给予教研活动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帮助,推动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综上所述,有效的常规教研机制需要学校从制度上保证、从目标上明确、从形式上多样化、从平台上互动交流、从奖励机制上激励、从培训学习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等方面来考虑,同时加强领导的支持和资源投入,才能真正地形成有效的常规教研机制。
四、银川金凤区十五小学怎么样
银川市第十五小学位于北京西路,宏图南街峡口巷北面,江南小区西侧,始建于1967年,原名丰友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6666.2平方米,建筑面积6543平方米,绿化面积72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7%。学校设计为24个教学班。学校秉承“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以德育为主线,以科研为主导,建设底蕴深厚的人文基础”为办学思想。以“乐学、静思、自主、合作”为校风。学校充分尊重师生个性发展,发扬民主,科学管理。学校通过创建教研共同体、开展党员教师一对一帮扶学困生活动,建立家校协作全员育人的机制,开辟学校绿色种植园区,种植具有代表宁夏特色的植物,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人人得到尊重,人人体验成功文化的育人氛围。
五、教研机制有哪些?
一、学习及教研制度
1、每周安排一次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
2、学习时做到严肃认真,不迟到、不早退、不闲聊、积极参加讨论、认真做好记录无特殊情况不得请假。
3、外出学习时,事先准备好笔记本,不迟到、不早退,做好记录并主动向领导(园长)汇报。
4、每月举行一次班级工作汇报。每月写一篇教育笔记,每学期进行一次各年龄班一日教育活动、环境布置、游戏活动的相互观摩、检查。
5、各年级组根据幼儿园计划的培养目标,结合园所实际情况,制订学期教研计划,及时吸取国内外幼教信息,有计划地组织保教人员搜集、整理、编写资料,定期组织学习与讨论,并在实践中探索,不断交流总结经验,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有特色性。
6、园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师的教育计划、教研组计划、教师的教育总结笔记。检查保教人员一日组织活动或某生活环节,及时与保教人员交换意见。
二、卫生保健制度
1、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幼儿所、幼儿园保健制度》和省、市、区有关卫生保健制度。
2、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注意饮食卫生;每日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
3、每2个月测量身高体重一次,每学期测视力一次,对弱视幼儿每2个月测查一次;每学期验血色素一次;每2个月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幼儿健康档案登记、统计制度。
4、坚持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新生入园和新工作人员到岗均要先做体检,以后半年验血复查一次。
6、配合卫生部门做预防接种工作。
7、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每周制定带量食谱,定期计算营养摄取量,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
8、每天保证供应充足的温度适中的开水,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饮水,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
9、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提醒幼儿每天大便一次。
三、安全检查制度
1、教师保育员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在各项活动家中的安全。
2、上班人员交接时一定要认真清点幼儿人数,户外活动外出返回均要认真清点人数,家长来接孩子一定要按学校的接送程序进行,不能违返。
3、值午睡班时,工作人员勤巡视,细心观察防止幼儿在被窝内发生意外。
4、经常检查幼儿的口袋,不让幼儿玩带玻璃、硬币等呈尖角的危险物品,以防伤害幼儿。
5、必须妥善保管药物,喂药时要仔细核对,有毒物品由专人管理,严禁在班上存放,药物的保管和服用由医务人员负责。
6、开水瓶要加锁,热汤热粥时要加盖,防止发生烫伤和中毒事故。
7、注意房屋、场地、家具、用具、玩具、活动器械、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每月检查一次,大型体育器械、电器每周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避免触电、砸伤和摔伤等事故发生。
四、幼儿园安全防火制度
1、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员工要认真学习安全防火知识,学会消防栓、灭火筒操作,学会保护孩子。
2、幼儿园安全检查小组每周检查一次幼儿园电路、电器、防火设备情况,做好记录,消除隐患。
3、幼儿园的所有电器(电热水器、电吹风、洗衣机、电视机、录象机等)在用完后,马上拔出插头并要放置在干燥地方,以保安全。
4、保育员下班前,要关好所有电器,电热水器每天晚上要切断电源,不能开过夜。
5、各班睡室、活动室之间的门口,通道要保持畅通,孩子在室内时,不准上锁,发生火灾事故时,教师、保育员要沉着镇静,迅速从安全通道疏散幼儿,不能丢下孩子不管。
6、经常对幼儿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使幼儿懂得不能玩电插头,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大人。
五、班级外出活动制度
1、要事先熟悉活动地点的环境,了解周围是否有水塘和其它危险物。
2、每次活动必须事先写好计划,必须有5名以上工作人员跟随照顾。
3、出发前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清点幼儿人数,编好组,检查幼儿衣物和身体。
4、行进时工作人员应时刻走在幼儿队伍的外侧和两头。
5、上汽车时老师必须在两头照顾,行车时,不能让幼儿探头手出窗外。下车时,必须有一名工作人员先下车接孩子。
6、活动时,每换一个活动地点或内容都要及时提醒幼注意安全,并清点人数。
六、班务财产管理制度
1、分配各班使用的财产、物资要分类编号,立册登记,由副班主任负责保管,每学年结束前,班主任及保育要协同副班主任清点班务财产,如数交班。新接管的副班主任按册验收,数目相符在交接栏内签名,以示班务财产物资交接清楚。
2、各班保管使用的财产、物资,非本班人员不得擅自拿用,特殊需要的可向该班的副班主任借用,定期归还,如有损坏负责赔偿。
六、(原创)学校如何搞好教育科研工作?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高的教学质量就没有好的生源,没有好的生源学校就无法生存,在学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校的未来。所以各个学校的领导无不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当作学校工作的核心,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真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呢?我有几点小建议:
1、校本教研不应是宏大科研。
近些年来,由于课程改革的需要,教研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革。小学教师的任务不是科研,而是行动研究,已成为普遍认同的研究方式。于是,全国上下,很多小学把学校的科研定位在“校本教研”上。建议教师在具体的听课、评课中,变写论文、写某个空泛的课题,为写教学案例、写教育叙事——这真是明智之举。因此,听课,评课,写课,就从“美声唱法”回归到“通俗唱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水平降低了,相反,唯有如此我们的科研,才是扎根沃土,脚踏实地的实践研究,不是好高骛远不伦不类的嫁接课题。
由于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文化不同,听课评课的校本教研方式也不同。有的学校教师普遍自觉备课,几乎每堂课都能高质量完成,那么领导者的听课任务一定和一所这方面比较薄弱的学校有所不同;再有,每一所学校教师的专业认识和职业认同感不同,对此教学引领者采取的教研策略也不同。在我们学校,采取的“共教、共评、共写”的校本教研,作为对教师专业尊严的一种唤醒,期待着唤起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兴趣、专业认同与专业向往。这也是基于郝穴小学背景下采取的校本教研办法。
2、教研必须要有学科领袖。
这里的领袖不是指“特级教师”,更不是行政领导。需要的是真正有执行力、有影响力、有专业水平的教学干部。有质量的“听课、评课、写课”,需要有专业水平又有现代教研文化意识的“核心人物”,换句话说,缺少这样的“核心人物”,“听课”或评课只能流于中庸,甚至平庸。更为重要的是,“核心人物”最好是局内人,扎根与学校教学工作一线,立足于学校精神文化的长远发展,而不应是一个“外来者”,或说“局外人”。今天请一个专家,下一月聘一个人指导课,终究远水解不了近渴。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要培养学科领袖。校长要给这些教学引领者更大的平台,更多的呵护,要出于发自内心的“心疼”。不要只“挤奶”,而不给更好的“草料”,核心人物的诞生一定是“重用”,而不是“使用”中培养出来的。当然,另一个命题是——更需要教师们自觉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动力,把心思全部用在备课与上课上。
这些年,大家共同的努力,在创造教师专业主体意识觉醒的文化。当然,这种觉醒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如果说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专业引领者”有很大的期望,那么学校教研文化的“积习”则是永远的敌人。常常耗费心血,动了许多脑筋,但即使建立起了合作共同体,这个号称具有实现“共同发展”的平台,但星星之火最终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燎原之势。
学校教研,常常由于学校管理诸多因素的影响,束缚了教研引领者的“手”、“脑”,织就了一种没有阳光的缺氧的桎梏的感觉。有些时候,那种心气丧失殆尽的落寞,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苦闷。但是,作为教学管理者,无论如何你不能想的太多,顾及太多,你必须心无旁骛,挺身而出。只要从学术出发,而不是从“心术”出发,哪怕遇到枪林弹雨,你也坦然前行。
3、有质量的听课与评课,必须体现深入的思考。
没有反思的评课,最多也只能成长为狭隘的经验。通过听课、评课,将出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讨论、解决,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坚定一个信念,一个一心研究教学的教师,哪怕不会和教师们打成一片,哪怕不会和家长沟通关系,也较之于那些只停留在“好人缘”和“人际关系”上的教师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要否定前面提到的那几个问题,我要说的前提是,一个课教得好的老师,一定是最好的德育教师,其道德影响不在于开展多少活动,更不是特意的汇报表演,而是立足于所教学科的专业影响的释放,这影响永远影响其学生的学业学习,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格操守,也就是说,其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教研文化的变革的确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教研氛围。但阳光再高也有照不到的阴影处。我们还是任重而道远。当你面对“法不责众”的普遍的对课堂教学尊严的漠视,将其作为谋生工具的时候,在你没有任何能力改变的前提下,也只能姑且找一种办法——“共同教研”,算作一种唤醒。从而期望牵动、带动,变成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
即使这样,困惑也依然存在。“共同体”已经初见成效,但也很难让教师们在教研中尽情绽放出来。教师在专业研讨中的“失语”现象还是存在。由于各种活动,各种压力的影响,授课教师上完了课,没有机会在大家的议论中做解释,更深层次地陈述自己的想法,于是,许多灵感的火花就此沉寂。为了有更充分的研讨时间,许多教研上的交流,更多的是利用下班的时间,试想,有多少老师甘心情愿不下班也跟着评课?有多少真正的把教学当作“命业”,哪怕事业来做的? 这是一种可怕的沉沦。教师是深耕于教育这片土壤中的农夫,是对这片土地最有发言权的主角。一旦失却其专业主体意识,将会是一个多么贫于思考的盲目群体。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读到了一些教师一贯持有的“激情”与“热情”,读到了一种对于专业见解的强烈的表达愿望,读到了一种可贵的“坚持”,读到了有的教师把教学当作享受的那份喜悦。作为教学引领者的我们,此刻也找到了些许安慰。
路还要走下去,而且还要坚定不移地立足课堂,做好听评课这看起来平常,却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能量的工作。接下去怎么做?我以为,无论听课,评课,还是写课,应当一如既往地和教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什么是教师眼里“真正意义上的对接”?那就是一如从前,彻底而真诚地交换意见,具有实质意义地,平等深入地讨论课堂问题。让教师在理解你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深刻。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见解,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获得真正的专业成长。
摆在我们教学干部眼前的路是,在利用课堂,在和老师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让老师感觉到,自己的专业主体意识的唤醒,是可以通过听课评课获得的。因此,教学干部要做的,不仅仅是张罗主持,上传下达,而应当是基于学校的情况,努力探索新的教研思路。一旦见效,这一思路里就富有了文化意义。它使得教研活动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传统模式的束缚,获得符合教师专业成长内在需要的现实道路的构建。
七、教研共同体的意义与任务?
打破传统教研格局,给学校教研注入活力 教研共同体是在一些有自觉研究意识、热爱教学研究的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牵头下组成的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教学研究组织。由教师自愿组合,自主安排教研内容,在一定的...
2.
转变教师研究意识,推动了学校教研发展 教研共同体打破以往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时,老师之间拒绝合作或虚假合作的现象以及教研范围...
3.
拓宽教研路径,给教师交流搭建舞台 以往的教研活动只是在学校范围内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