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宰相?

xyjysw 综合教研 200 0

第一位:史天泽(1202年-1275年),字润甫,燕京永清(今属河北)人,元朝开国名将。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随父史秉直归降木华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帅职,率军击败金将武仙,又俘杀抗蒙红袄军将领彭义斌。历授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职。至元十一年(1274年),奉命与伯颜等统军出征南宋,至郢州时因病北还。次年,病逝于真定,累赠太尉、太师、镇阳王。史天泽“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忽必烈将他比作作郭子仪、曹彬。

元朝罕见汉宰相:一位唯一11朝元老宰相,一位唯一元史漏载宰相

第二位:张文谦 (1216—1283),字仲卿,邢州沙河(今邢台沙河市)人。自幼聪敏,与刘秉忠同学于邢州紫金山。1247年,经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进入蒙古亲王忽必烈幕府,并为重用,成为忽必烈潜邸幕府主要谋臣之一。在忽必烈统一中国过程中,张文谦多次随军南下。在军中,张文谦曾与刘秉忠多次向忽必烈进言: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当一视同仁,不可嗜杀。忽必烈听从劝告,逐渐改变了本族掠地屠城旧习,命令诸将进入宋境后不可随意杀人,不可乱烧民房,要释放全部俘虏,使中原文明得到有效保护。忽必烈继位后,历任中书左丞、大司农卿、御史中丞、昭文馆大学土领太史院事、枢密副使等职。累赠推诚同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去世后追封魏国公,谥忠宣。

第三位:许师敬(约1255—1340年),字敬臣,河内李封村(今焦作市李封村)人,他一生仕元,自元世祖至元顺帝,十一朝元老,历任监察御史、治书侍御史、吏部尚书、中书参知政事、国子祭酒、太子詹事、中书左丞、中书右丞、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知经筵事,西台中丞、光禄大夫。许师敬三居宰相,主张以德为本,制定并推选科举制度,重视保护土地林木,减轻徭役,编著《皇图大训》,教授皇帝及皇太子,勤俭治国,卓有政绩。许师敬是元朝唯一11朝元老,三居宰相,元朝再无二人。

第四位:袁涣,生卒不详,江苏丰县人,元朝“神童”袁遵道之子,至正元年,由国子监生参加会试,进士及第。历官中书省参议、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至正十二年,辞官陪父归东华山,修治先祖林墓,在祖坟前立碑。同年,建淮南行省,起袁涣为行省左侍郎,升右侍郎。后诏回京,任治书侍御史,至正十九年,诏改任吏部尚书,为父亲袁遵道修墓碑。至正二十一年,升中书省参知政事,阶为副相。二十三年,升中书左丞。二十五年八月,除河南行省右丞。加封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师、右丞。时河南已乱,以年迈乞休。退居丰县华山之阳,自号“友山居士”,著有《友山集》(今佚)。尝自赞曰:“官高而不知其贵,道违而恒自退,不时乎?时而心乎?忧世虚灵,众同,中正,独异,惟孜孜于圣学,不知老之将至。”至正末,涣薨,葬于父墓旁,赠鲁国公。袁涣官至宰相,爵列三公,位极人臣,《元史》竟漏载其生平,府、县志亦简,其生平来自其墓志手抄残卷。袁涣是《元史》唯一漏载宰相,再无二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